位置: 首页 > 热点 > > 正文

上市公司纷纷切入 万亿央企加持!这个新赛道要火?

2023-08-11 21:04:35 来源:中国基金报

近些年来在一级市场备受追捧的合成生物学赛道,其火热程度正有向二级市场蔓延的迹象。

不仅华熙生物等上市公司纷纷切入合成生物,万亿央企招商局,也拟通过相关举措,间接持有合成生物龙头凯赛生物(688065)超5%股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拟定增募资逾59亿元

超过IPO募资净额

6月25日晚间,凯赛生物公告,拟向特定对象上海曜勤生物科技合伙企业(拟设立),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5228.4263万股,全部由发行对象以现金方式认购,发行价格为43.34元/股,募资金额为59亿元-6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及偿还贷款。

而在2020年8月,凯赛生物IPO的募资净额,也不过52.7亿元。

截至公告出具日,上海曜勤(拟设立)尚在筹建中。上海曜勤(拟设立)预计最终出资结构如下:

其中,上海曜建(拟设立)为上海曜勤(拟设立)之执行事务合伙人,XIUCAI LIU(刘修才)家庭为上海曜勤(拟设立)之实际控制人。

本次权益变动,将导致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由CIB变更为上海曜勤(拟设立),但实际控制人不变,仍为XIUCAI LIU(刘修才)家庭。

发行前,实际控制人XIUCAI LIU(刘修才)家庭控制公司合计30.82%股份的表决权。

发行完成后,假设按发行数量上限计算,实际控制人XIUCAI LIU(刘修才)家庭及其控制的企业合计控制发行人45.14%的股份,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招商局将间接持股超5%

按照相关方案,此次发行完成后,招商局间接持有凯赛生物股份预计超过5%,有权通过上海曜勤推荐1名董事作为凯赛生物副董事长。2022年,招商局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590.1亿元,净利润1796.1亿元,总资产约12.4万亿元。

目前,凯赛生物是全球领先的利用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新材料的企业之一,其相关产品应用在轻量化运输、绿色建筑、新能源等领域。

在产业化过程中,凯赛生物寻求在下游产业及金融服务等领域能够产生协同效应的合作伙伴,招商局集团则将发展绿色科技作为重要战略部署。

因此,双方存在合作需求和优势互补,经充分交流达成业务合作意向,合作范围包括生物基聚酰胺材料战略采购和投融资方面的战略合作。

在生物基聚酰胺材料战略采购方面,凯赛生物为合成生物制造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尤其为热塑性生物基复合新材料大规模替代石化材料、金属材料,打造低碳乃至零碳产业的“灯塔型”项目。

招商局从凯赛生物采购的产品,可以选择生物基聚酰胺树脂,或生物基聚酰胺纤维复合材料(包括短纤维复合树脂、连续纤维预浸带、连续纤维预浸纱),或其片材、异型材、管材等成型材料。

在采购数量上,招商局将尽最大的商业努力,推广和落实凯赛生物基聚酰胺产品的使用,保障落实前三年“1-8-20目标”,即在2023、2024和2025年,招商局采购并使用凯赛生物的产品中生物基聚酰胺树脂的量分别不低于1万吨、8万吨和20万吨;在后续采购量上,从2024年底开始,双方提前一年确定后续采购产品形式和采购量。

在投融资战略合作方面,招商局集团将协调其集团内关联金融企业,以有市场竞争力的融资利率,为凯赛生物及其投资的项目提供融资服务。

为落实推动上述合作内容,双方董事长及相关高层参与战略合作领导小组,各项目成立战略合作领导小组,双方共同设立生物基材料在招商局应用场景的攻关团队,开发相关应用技术,确定招商局采购产品的形式。

IPO前招商局即有布局

三年多浮盈不到40%

近些年来,与合成生物学相关的相关公司,在一级市场大受追捧。

2019年12月,凯赛生物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时,原定募资46.99亿,发行价格约为112元。但后来询价过于火爆,最终凯赛上市发行价格定为133.45元,募资净额为52.7亿元。

不过,上市后公司二级市场表现不佳,长期破发,此次停牌前股价为55.53元,保荐商中信证券的战略配售,也处于浮亏状态。

在上市前的2019年9月,招银朗曜、招银一号、招银共赢分别出资49600万元、27360万元、3040万元,认缴凯赛生物新增注册资本,对应的每股成本约为56元。

经过上市后的相关送转,目前,招银系的持股成本约为每股40元,也就是投资三年多,招银系仅浮盈38.8%。

招银朗曜、招银一号的普通合伙人为招银国际资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后者是招商银行的全资孙公司。招银共赢的普通合伙人为深圳红树成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部分招银国际高管投资创立。

经纬创投曾发文指出,合成生物学公司可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平台型公司,核心壁垒是对底盘细胞改造的技术能力,以及基因组数据库是否强大,Ginkgo是这方面的代表。

第二种在作为平台型公司的同时,还向下游延伸做产品。这种选择是高风险高收益,除了技术平台的能力外,还需要有成熟的选品逻辑和工业规模的生产能力。

第三种是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大宗化工品,用更低的成本替代原来用化工法生产的产品。

第四种则是盯着消费品市场,用合成生物学的方法生产,乃至成立独立品牌。

凯赛生物、华恒生物即属于第三类,即盯着一种精细化工的大单品,尝试抢占该细分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

不过,从公司经营和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华恒生物实现了公司业绩和股价的良性互动,疫情期间业绩也一直增长,上市两年来股价大涨近5倍。

但凯赛生物的业绩却不大稳定,股价更是至今长期破发,最大跌幅达60%,目前市值为320多亿。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