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热点 > > 正文

焦点报道:备受争议的高分复读生:二战高考值得吗?

2023-06-18 10:54:09 来源:看天下实验室©

“纵使高分也无用”,在高考高分复读生圈,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邓琳在天津大学读了两周后,选择退学复读。这决定让身边人意外,毕竟这是所985院校,综合条件良好,有必要退学吗?

第一次查高考分数那晚,邓琳独自坐在电脑前等着放成绩。午夜12点,系统显示拥挤,但她很快看到了自己的分数:671分。此后,对成绩的遗憾伴随了她整个暑假。邓琳就读于衡水一所中学的理科实验班,平时,她的成绩一直不稳定,而这次算是分数波动的低谷。


【资料图】

2016年,邓琳被天津大学录取。建筑一直是她的梦想,但阴差阳错,她进入了自己完全不了解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入学两周后,邓琳获悉无望转入建筑系。一番思索后,她向院系递交了退学申请,重新回到衡水、再战高三。次年,她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

在旁人眼中,像邓琳这样的高分复读生本可以踏实就读一本、甚至是211、985名校,但他们依旧选择放弃大学的入场券,走回原点,再争取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二战高考给这些考生带来了非常现实的挑战。高分让他们的进步空间十分有限。在投入时间、精力、经济成本复习一年后,由于学习状态、考题难度、政策变化等因素,他们的高考成绩、排名可能不进反退。

高分复读有风险,但更有深层次的社会背景。2021年,天津、北京、上海的985录取率位列全国前三甲,分别为6.19%、6.08%、5.04%,高考大省河北、河南的985录取率更低,只有1.21%和0.84%。考上大学容易,但考进好大学依然很难。

根据中国薪酬指数研究机构发布的《2022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2021年的毕业生目前平均月薪排名前十的学校,全部都是211,其中有6所是985,平均月薪均达到1万元以上。

稀缺的高学历与利益相伴,加剧了学历、专业内卷,让部分考生更加倾向放弃高分,再战一年。早在2009年发布的《我国高考复读群体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一文就指出,为进名校而选择复读的考生,将成为复读生主力。

今年,一则“广东某考生连续三次高考考上北大、累计获得200万奖金”的新闻引起了广泛争论。有人认为,高分复读被利益化,甚至出现“高考雇佣兵”的说法,违背了教育的本质;也有人认为,高分复读生增多,会对教育资源造成浪费、加剧教育不公。

争议之下,二战高考的个中滋味,也只有这些“战士”自己知道。

不甘

“我这人很执拗,还有点小叛逆”,邓琳这样评价当时想选择建筑系的自己。

当时邓琳可以选择排名更靠前的大学,但她还是去了天津大学,因为她看重了天大建筑系过硬的实力。她第一志愿选了建筑,第二志愿选了城乡规划,都与建筑相关。

没被理想的专业录取,邓琳怀着一丝侥幸入学。她希望能进入天大的求是学部,这里的学生,学习一到两年后才会确定专业;或者在本系读一年,大二再转到建筑系。

然而,在入学两周后,邓琳发现这两条路行不通。求是学部针对一些方向设置了相应的创新班,这些方向中,只有“建筑工程类”,而她想学的“建筑设计”并不在这个大类中。如果想等大二再转到建筑系,学生需考比较专业的素描,而她无法在照顾自己专业课的前提下学习绘画技能。

退学是她反复思想斗争的结果。“虽然没有考得特别好,但是也不错。”但想到成绩和理想,她心里的某个角落就会发痒,还是不甘。

离开天大48小时,邓琳就火速奔向衡水,开始了复读生活。

高分复读生中,有邓琳这种进入大学反复权衡型,也有滑档型。

和邓琳一样,来自天津的门源也有自己的梦想,她想成为一名律师。今年高考,她考了640分、在天津排在5700名左右,可进入一所211院校。

门源的目标是中国政法大学或西南政法大学,但她的成绩达不到这两所学校的分数线。她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大连海事大学这所211院校的法律专业。想着上不了就复读,她的志愿列表里只有这一所学校。

门源没有被录取。对于这一结果,她坦然接受。差10分可以选择心仪的大学,门源和父母都感到遗憾,但考虑到分数并不低,所以迟迟无法下定复读的决心。滑档后,她决定再度向自己心仪的院校发起冲锋。

由于疫情,门源高三只上了两个月线下课、其余时间都在上网课。晚自习时,她经常不想上课,但看见其他同学坐在摄像头前学习,她又感到着急。她会“痛苦地躺着”,等到实在要学习时,在心里默念几个数、然后挣扎下床。

门源决心改变这种学习状态。上高三时,她就听说不少天津的同学选择去衡水读高三。选择复读后,她也动了去衡水的念头。

很快,她与衡水两所学校取得了联系,但因师资变动,教学水平可能受影响,她暂时搁置了去衡水读高四的计划,先跟着天津的复读学校上课。

高考,可能是绝大多数人与“改变命运”距离最近的一次。像邓琳和门源这样,为了实现人生目标,再战高考的考生并非个例。

纪录片《高十》的主人公唐尚珺从2009年起,前后参加过14次高考。他曾为了实现自己的大学梦,从三本努力到考入名牌大学;也曾为了获得复读奖金给父亲治病,从自己心仪的中国政法大学退学、再次复读。今年,34岁的唐尚珺在微博晒出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2022.8.8,无所谓值与不值,这只是一种选择,对应着的一个结果。”唐尚珺在微博写道。

不想在985当“炮灰”

旁人容易通过名气、光环和数据去判断一所学校的价值,但只有身处于其中的学生,才能体会到学校环境带来的优势和压力,重新开始。

来自安徽六安的茜茜,就探索过更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在当地,复习去“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茜茜也不例外。

2020年,茜茜第一次高考,分数还没出来时,她自己估分,觉得不满意就开始准备复习,根本没有填报志愿。其实她的分数高一本线60分,已很不错,但她还是不满。在家乡县城高中三年,她始终觉得自己的能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她所在的复读班容量高达100多人。报到当天处理好一切后,她回到出租屋。孤身一人,她开始疯狂想家,还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后悔了。

整个高四,茜茜不止一次由于想家而哭泣。但身体上,她已经适应了在毛坦厂的生活:早上6点半到晚上11点、一周只放半天假的学习时长,严厉的老师,不接触任何课外活动的复读生活……毕竟,从决定复读的那一刻起,茜茜就打算只为提分这唯一的目标奋斗。

和茜茜一样,来自天津的卜雅诗也曾对自己的学习环境感到不适。2020年,卜雅诗第一次高考,取得了640分的好成绩。由于提前参加过招生计划,她被一所985的数学系破格录取。

从小到大,卜雅诗的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成长过程中,老师也都鼓励她日后在数学专业深造。卜雅诗曾对自己的数学能力很有信心,“我当时浅薄地认为,数学专业只是外界觉得偏难,而不是说它就真的难到让人什么也不会的地步。”她没想到,日后自己会“被985大学伤透了心”。

进入大学不久,卜雅诗就感受到了来自同辈的压力。“我觉得大家很神奇,要么有竞赛奖项,要么就是真的对数学非常感兴趣、也非常愿意为之钻研。而我,就是去当‘炮灰’的。”

学习上的吃力,让卜雅诗成绩很差,院系老师曾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出卜雅诗成绩不佳。

被提到名字的那一刻,卜雅诗非常难堪。渐渐,她觉得自己被院系盯上了,这让她神经紧绷。学习上的无力,让她痛苦,她一度疯狂翘课,但当夜幕降临,她又会对这样荒废一整天感到后悔,焦虑到无法入眠,直到第二天凌晨四五点才能缓缓睡去。

在一次成绩降到冰点后,卜雅诗动了退学的念头。

她先是去和辅导员沟通,对方给了她当兵、退学等选项。之后,她请了一周假,回家与父母面谈。她诉说了自己的学习困境和糟糕的精神状态,最终,父母同意她退学。

同为天津考生,门源和卜雅诗都选择去私立复习机构复读,因为在天津很难找到招收复读生的公立高中。复读生的求学之路也是个问题。

四川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规范2020年全省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规定,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不得举办复读班,举办复读班的学校要严格登记学生信息情况。贵州省教育厅宣布,2020年秋季开始禁止公办普通高中招收复读生。云南省教育厅出台的《云南省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也提到,公办普通高中不得招收复读 生。

虽然部分地区明确了公办高中不收复读生,但这并不代表取消复读。想要复读的考生可在私立高中或校外培训机构复读,也可用“社会考生”的身份报名下一年高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高分复读背后的观念已不合时宜》一文中揭示了类似政策出现的原因:“教育主管部门之所以禁止公办高中招收复读生,主要还是考虑到利用国家资源向复读生收费,有违教育公平。”

“不少学校动员高分学生复读,甚至为此设立高额奖学金,目的无他,还是为了升学业绩。在一些地方甚至流行起‘3+N’的高考模式,高中3年是基础,再用‘N’年复读提升,以进入更好的大学,避免‘第一学历歧视’。这些做法无疑都会刺激高考竞争。”

熊丙奇也指出,从维护每个学生平等的考试权,尊重考生的选择权以及高考人性化看,复读生参加高考不应被禁止。

他认为,在制度框架内,高分考生有重新选择的权利。真正需要加以限制的,不是高分复习生本身,而是过于强调高分的社会倾向。

“‘高分复读’可以说是学历社会‘唯学历’问题的监测指标,‘高分复读’现象日益严重,表明我国社会的‘学历社会’问题更严重。需要治理是‘学历社会’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选择。”

“心魔”

邓琳明显感受到,自己高四时的心态更成熟稳定了。

第一年高三时,邓琳紧跟衡水紧张的学习节奏、完全不敢请假。每每想到自己必须考一个好成绩,一种紧迫感就起来了。

但第二年,邓琳开始有意识地寻找自己的学习节奏。有时,遇到学校安排的周测,她会选择请假回家。“我觉得,即使不做那套卷子,对我来说也没有那么大的损失。”

邓琳两年高三的班主任是同一人,“他本身就觉得我高分回去复读这件事挺不容易。他自己压力也很大,他会想如果这一年没把我带好,他该怎么办。”

为帮邓琳调整心态,班主任会时不时和她聊天,不只聊学习,生活、之前的同学、大学时光,什么都聊。有时,班主任还会把自己的手机借给邓琳,让她和之前的朋友打个电话、谈谈心。

“可能我做所有事情都必须慢悠悠完成。第一年的时候,我觉得我的心智还没有成熟到能够完全控制自己的心态。但经历过一次高考,我反而没那么害怕、更加放松了。”

卜雅诗也能感受到自己的变化。

首先是学习方法。第一年高三学习时,卜雅诗有很强的畏难情绪。“我觉得物理很难,我会逃避,我既不做难题、也不总结错题。”

高四时,她会认真总结所有的错题,做题时,也会一道一道做,不会再因为难而轻易跳过任何一道题。

其次是心态。卜雅诗用“跌宕起伏”形容自己的高四生活。开始入学时,她觉得摆脱了没有着力点的大学生活,每天都很充实、有收获。但在“一周一测”变成常态后,她开始频繁担心自己成绩,每次分数变化都会刺激她的神经。当她意识到高四不会留时间让自己调整情绪时,她反而变得平和。

在天津某复读学校有7年工作经验的田老师向本刊表示:“高分复读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成熟,他们的主要问题是心态不稳定。由于复读的风险更大,他们会普遍焦虑,很多人会有强迫行为,思想容易钻死胡同,需要随时关注。”

卜雅诗就有自己的“心魔”。在感到巨大压力时,她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她会向亲近的人发脾气、然后开始哭泣。但事后,她会感到后悔,这给她带来不小的困扰。

她“不想让别人看热闹”。一些卜雅诗连名字都不知道的高中同学,都知道了她退学复读的事,有些家长在自己单位知道了这些事,还会专门向孩子求证。在卜雅诗看来,这些人多多少少都有看热闹的成分,她憋着一股劲,不想让这些人“看成这个热闹”。这种心态,是动力、也给她带来了一些压力。

压力是每位复读生都要面对的问题。

茜茜不止一次对自己的进步感到欣喜,“考到全班前十的时候,整个人都感觉不一样了。”

与曾经县中的老师不同,毛坦厂的老师能记得每个人的名字、会和不同的学生谈话,这让茜茜感到自己也被注意到了,“终于迎来了闪闪发光的自己”。

距离高考还有2个月时,茜茜得了感冒,不得不回家休养一个星期。回校后,她的成绩退步到了班级40多名。

茜茜就读的是毛坦厂一本班,但整个班能上211的也不过二三十人。茜茜觉得很危险,如果高考是这个成绩,“复读一年都没有进步,因为是从一本考到一本。”

她很着急。一个月后,她回到了20多名。高考前最后一次考试,她来到了十几名。她并不满意,还是想回到前十名的位置。

复读后,一切都变好了吗?

下决心复读时,这些学生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好的学校、更好的专业、实现理想、弥补遗憾,他们愿为此重来一年。

但二度高考后,他们面对的仍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邓琳将自己对建筑的情感比作谈恋爱。“曾经,我对建筑这件事的想法很崇高,但现在肯定不是。只是像恋爱一样,一些我无法言说的很细微的事情,让我不希望用一些很世俗的东西来毁灭它。”

邓琳喜欢用“理想主义”来形容自己,她仍在思索日后在建筑从业的可行性:设计必须受制于甲方要求、金钱等现实条件,做出百分百满意的东西,太难太难。“喜欢对方,也不一定非要在一起。”

复读一年后,茜茜考了627分,目前在南京理工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这是一所211大学。

报志愿时,她本来想学金融,“很多女生,都会率先考虑法律和金融”。但自己的成绩只能上偏远地区的985,“我觉得金融不读985,日后会很难,但城市也很重要。我希望我的第一学历很好,这也是我复读的原因。”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曾向媒体表示:“高分复读对学生、家庭、学校各方来说,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在只看分数来录取学生的考试招生制度下,又是一个被迫的选择”。

只有高分才能选择更好的学校和心仪的专业,而学校和专业又是未来工作的重要基石。最终,茜茜将大学目标锁定在理工211。本着“不浪费一分、选最好最火专业”的原则,她选择了计算机。

茜茜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些失望。她本以为大学生活是解放自我、丰富多彩的,但繁忙的课业让她着实有些疲惫。

她想起大一时学校的时间安排:7:10要去打早操卡,自己6:50就要起床;上午8:00上课、12:15下课;下午2:00经常有课、一直上到晚上6:15;甚至还有从晚上7:00到9:25的晚自习。计算机系会留很多作业,不要说想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参加课外活动,她连在宿舍休息的时间都很少有。

卜雅诗今年考了685分。按照成绩,应该稳入985,但她却选择了东北师范大学这所211院校的英语专业,成为了一名公费师范生。本科毕业后,她将直接入编,成为一名老师。

这很满足卜雅诗对未来的期待:地区稳定、收入稳定、工作时间稳定。总之,“稳”字当头。

为更好适应大学生活,她早早就开始背六级单词、看ted演讲练习听力。

“对未知的东西越熟悉,心理压力会越小。好好准备,可以缓解压力,还可以更平稳地过渡到大学生活。”

按照规定,毕业任教一学期后,卜雅诗可以向本科院校提出读研申请,这也是她想走的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