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已成定局!“东北参王”紫鑫药业为何自称“保护了产业”? 天天实时
酷爱囤货、退市已成定局 “东北参王”紫鑫药业为何自称“保护了产业”?
每经记者 林姿辰
去年9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共同下发《关于支持吉林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人参产业发展被提到战略高度。但有“东北参王”之称的*ST紫鑫(SZ002118,股价0.52元,市值6.66亿元,下称紫鑫药业),却将成为今年首只“面值退市”的医药股。
(相关资料图)
6月5日晚间,公司发布年报问询函回复公告,诸多解释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公司对“战略储备稀缺人参(园参)干品及林下参”的辩解。紫鑫药业认为“公司储备库存,目的是推动人参产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虽遭受各方面的质疑,但公司兑现了对政府、对参农的承诺,稳定了人参价格,维护了人参市场的稳定,保护了人参产业,履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值得注意的是,年审会计师并不认同公司于2022年末进行的林下参减值测试方式,认为其具有可选择性倾向及不完整性。中国中药协会内外并治用药分会副秘书长申勇认为其“保护产业”的说法虽然站在企业角度能说得过去,但是从国内上市70多家中药上市公司对外宣传的惯例上,这种说法的确值得商榷。
谈到表现并不理想的国内人参市场,申勇表示,产业内确实需要打造出一个知名品牌了。
“三欠”问题靠自身无法彻底解决,退市已成定局
2010年,主产人参的吉林省开始加大对当地人参产业的扶持,紫鑫药业当年便投入6.2亿元进行人参原料的采购与加工,并凭借大力收购在此后十多年内稳坐资本市场“参王”之位。不过,自2020年以来公司业绩大幅下滑,不仅巨额债务压顶、拖欠员工薪资、长期短期借款逾期无法偿付,原实控人郭春生还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立案。
在问询函回复公告中,紫鑫药业披露了截至2023年4月30日,公司欠薪1.02亿元,欠息13.78亿元,欠税9004.09万元;而据2023年一季报,截至今年3月末,公司负债累计高达88亿元。紫鑫药业明确表示,“三欠”问题靠自身是无法彻底解决的。目前,公司管理层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力保重整完成前公司能够持续运营,其中包括获得了柳河县人民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柳河县税务局的帮扶和支持。
紫鑫药业还表示,为保证公司正常运转,公司对重要岗位和生产一线人员的工资采取陆续发放方式。暂时稳定了员工情绪,防止人员流失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但记者注意到,自2022年以来公司董监高“出逃”频繁。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截图
董监高流失背后是“参王”陨落。截至6月6日,公司股票收盘价为0.52元,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十三个交易日低于1元,即使后续七个交易日连续涨停,也将因股价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低于1元而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后续触及交易类退市,深交所将在规定期限内对公司股票做出终止上市决定,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这意味着紫鑫药业或将成为2023年首家“面值退市”的医药上市公司。
另外,公司的重整之路仍然迷茫。2021年11月24日,紫鑫药业收到吉林省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法院”)的《通知书》,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此后,紫鑫药业引入了合作伙伴国药药材,计划进行破产重整,国药药材先后派驻高管,熟悉、参与、指导公司的经营管理,但今年4月,公司时任董事长陈孚辞去了在紫鑫药业担任的数项职务。
对此,紫鑫药业的解释是因破产重整工作推进进度过慢,派驻高管先后被国药药材调回。目前,紫鑫药业董事长这一位置仍空缺,而公司的重整程序仍处于审核阶段,自去年5月31日公司首次公告“向法院提报有关材料”算起,已超过1年。
借钱囤人参但不卖,自称“保护了人参产业”
从业绩看,紫鑫药业的亏损始于2020年,但公司的坏运气从2019年就开始了。
2022年,紫鑫药业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3.55亿元,对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0.55亿元,在按欠款方归集的期末余额前五名的应收账款中,4家公司均为公司人参系列产品相关客户,如人参提取物出口相关客户、人参高端产品销售主要客户、人参系列产品网络销售主要客户,计提坏账准备的原因不外乎宏观经济影响、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和公司经营资金影响。
但这并没有影响紫鑫药业囤人参的热情,2021年公司在资金极度紧张甚至可能导致不能持续经营情况下仍采用预付款受让林下参7.51亿元,而这也导致公司奇怪的产品结构。一方面,2020年至2022年,存货余额中人参干品及林下参所占比重大、中成药几乎无库存;另一方面,紫鑫药业在这三年实现的人参系列产品收入分别为984.24万元、1937.41万元和19.40万元,在公司总收入中占比仅分别为3.45%、7.85%和0.14%。
而且,2019年至2022年,紫鑫药业的存货周转率下降,与同行业公司相比明显偏低。对此,紫鑫药业表示公司中成药存货周转率及周转天数与同行业对比基本无差别,人参产品周转率及周转天数指标向下是整体指标趋差的主因。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简言之,紫鑫药业酷爱囤人参,但产品卖得很少。对此,紫鑫药业称公司与同行业公司虽同属于人参产业板块或生产销售与人参相关产品,但公司侧重于稀缺性资源的战略储备(如五年以上的伐林种参的人参干品及林下参)及人参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如林下参产品、人参提取物等)的销售;而同行业公司侧重于采购或自种用于人参衍生产品的常规流通人参(平地种参)。
紫鑫药业认为,公司储备库存,目的是推动人参产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为未来公司发展积累资本,维护人参产业有序发展、获取未来人参高附加值收益是公司战略储备人参的根本目的。虽遭受各方面的质疑,但公司兑现了对政府、对参农的承诺,稳定了人参价格,维护了人参市场的稳定,保护了人参产业,履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的质疑点除了紫鑫药业“囤而不卖”的行为,还在于林下参的真实价值,紫鑫药业未对消耗性生物资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也引发了问询函关注。对此,年审会计师认为公司于本期末进行的林下参减值测试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倾向及不完整性,而公司年报也已多次被出具“非标”意见。
业内人士:发展国内人参产业得靠打造品牌
在业内人士看来,紫鑫药业囤人参是为了“保护产业”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6月6日,中国中药协会内外并治用药分会副秘书长申勇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部分中药原料是有保存时间的,不是所有的中药原料保存时间越长越好。而人参因为本身含有水分,即便在冷库里储存水分也会挥发,一旦保管不善(如停电或遇到雨季),时间长了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企业把中药原料“囤而不卖”这种做法短期问题不大,但长期效果还需要认真评估。
另外,中国是人参的生产大国和消耗大国,人参饮片的用武之地不仅局限于药用,还有烹调食物;其产品剂型也不拘泥于口服,还包括外用,例如添加了人参成分的面膜、眼霜及药膏等产品需求,近年来持续存在、相对广阔。在这一背景下,2022年紫鑫药业的销售金额只有十几万元,从70多家中药上市公司的对标情况来看,的确与市场的普遍性有较大差距。申勇认为问题很可能是企业自身内部营销上的问题,例如还没找到产品的销售诀窍。
紫鑫药业在市场策略上的“迟钝”有迹可循。《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直到2022年,紫鑫药业的人参业务收入来源仍然只靠人参粗加工产品,鲜少精深加工,主要客户为医药制造公司、药材批发流通公司、连锁药店以及贸易公司等,没有充分抓住2012年药食同源中药材名单红利。
但放眼国内人参市场,情况也并不理想。记者发现,2011年,《人民日报》曾发文《中国人参困局:80%世界产量 只占不足4%产值》,2022年中国新闻网仍有报道称吉林人参产业发展挑战重重,挑战之一是韩国人参品牌对吉林省人参品牌的强劲冲击。
申勇认为,中药产品的销售中,品牌的力量特别重要。例如阿胶产业跑出了东阿阿胶(SZ000423,股价51.24元,市值335.12亿元)这样的领军品牌,由此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和业内公司一起发展,但人参产业确与阿胶市场环境不同,人参产品过去30多年竞争格局分散、在消费者心目中还没有绝对的人参品牌出现。企业和消费渠道上都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问题,人参产品缺乏“消费者易学易会”可量化的鉴别标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十几块钱的“地摊人参”和上万元的野山参的差距不太好区别出来,不易分辨,在人参市场上经常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为什么我们作为人参的种植大国、消费大国,人参产业却发展得不好?这值得企业、行业和有关部门反思,不仅要从制度上找原因,还要从服务、企业、消费者教育各方面找原因。”申勇表示,国内人参还需努力打造出知名品牌,不仅能带动产业发展,还将加速劣币出清,保证消费者买到货真价实的产品。(实习生吴滟鹏对本文亦有贡献)
标签: